杭州热线   
当前位置:杭州热线文化艺术探索发现
日期:2019-02-08 03:19:33  来源:本站整理

“梨园之根”安徽石牌的文化坚守

  中新社安徽安庆2月6日电 题:“梨园之根”安徽石牌的文化坚守

  中新社记者 缪璐

  一方戏台,几张八仙桌加长凳,台上一曲黄梅戏《女驸马》引得满堂彩,台下里三层外三层的听众将戏台围得水泄不通,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石牌镇的人们正用独特的方式庆贺新年。

  “这是我们石牌的传统,春节期间只有听上一两场黄梅戏,才觉得这年过得舒坦。”正陶醉其中的刘凤告诉中新社记者。据悉,不仅春节期间,平时石牌文化广场的戏台每隔一天,便会迎来一场水袖盈风、气韵天成的黄梅戏。

  千年古镇石牌素有“戏曲之乡”之称,其不仅是黄梅戏与徽剧的发源地,还是京剧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戏剧界公认,石牌乃“梨园之根”。

  “出门三五里,处处黄梅声”,黄梅戏曾是石牌民众文化的主要内容,如今在传承中却出现了年龄断层。现年45岁的石牌中心学校副校长陈树生说:“每当别人知道我是石牌人时,都会让我来段黄梅戏,我很内疚,我父母那一辈的都会唱,小时候我也跟着他们经常听,但我唱不好。现在的年轻人就更不用提,接触得更少,更不会唱。”

  为了破解黄梅戏的传承困境,将“梨园之根”的文化招牌坚守下去,石牌镇正全力打造“中国戏曲文化特色小镇”。不仅石牌当地坚持“唱起来、走出去、走下去”,全镇数十家民间班社还常年奔走于中国各地,推动黄梅戏“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

  作为“黄梅戏韵文化特色学校”,石牌中心学校力争让学生从小在耳濡目染中进行传承。30个班级,每周均有一节黄梅戏课,学校还专门编写《黄梅戏韵(试用本)》教材,每天下午课前的8分钟“黄梅戏日日唱”,更是让七八岁的孩童就能唱念做打。

  据石牌中心学校副校长产满红介绍:“我们对黄梅戏的教学不止停留在唱的阶段,还将其进行了延伸。比如教材中除了经典曲目外,还穿插众多‘黄梅小知识’,课外也开展了与黄梅戏相关的戏曲广播体操、书画作品展、剪纸作品展、优秀征文展等活动。”

  石牌中心学校五年级学生刘曾天语称,自己在两年的黄梅戏学习过程中悟出了很多道理,“就像《打猪草》告诉我们要化干戈为玉帛,《王小六打豆腐》则让我明白要远离赌博,勤劳诚实。”

  在产满红眼中,与黄梅戏的专业训练相比,学校所做的只是皮毛,“我们希望通过一些黄梅戏的基础教育,让学生们感受到黄梅戏之美,让他们不要忘记家乡的文化特产,把传统的戏曲文化传承弘扬下去。”(完)


免责声明: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如认为转载内容已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Tags:

作者:Admin
友情连接
Copyright © 2012-2024 hzonline.kcties.com 杭州热线. All Rights Reserved .  
邮箱:183765533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