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阳光人寿北京分公司荣获“2018年度金牌服务奖”
- ·下一篇文章:绝地反击0成功?深圳逆转北京粉碎CBA魔咒,凭什么
中国致力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和创新转化
中新网北京4月4日电 (记者 闫晓虹)记者在主题为“非遗活态传承与创新设计”的“北京时尚论坛”上获悉,中国正致力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活态传承和创新转化。
业内专家在论坛上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更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力彰显。当下社会瞬息万变,许多新科技、新观念层出不穷,需要结合时代发展,创新非遗保护方式,从而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
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首创非遗创新发展平台联合主办的北京时尚论坛聚焦探讨在国家大力推进文化自信战略的背景下,如何将传统技艺与当代设计相互交融,将传承与创新有机交织,广聚资源推动非遗保护与薪火相传。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有关负责人,以及非遗和设计等领域的传承人等出席“北京时尚论坛”。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张庆辉表示,对非遗的创新式使用是文化自信的表现,讲清楚本国文化的历史,并能将其放在全球化的时代空间中来认识,是未来中国时尚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纪朝生称,创新设计对焕活非遗至关重要,创新既是纺织服装未来发展的核心内容,同时也赋予非遗产品、非遗技艺、非遗工艺新的活力。
第一届、第九届中国时装设计最高奖“金顶奖”获得者张肇达认为,当代非遗发展应当有效进入市场,让非遗产品成为具有高附加值和文化价值的流通商品,并与市场发生良好的互动,相互推进,成为带动社会文化发展的力量和原动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玉雕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铁成从传统玉器的制作和设计脉络的角度,解析了玉雕这种古老技艺的跨材质设计难度,若想让非遗产品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传承人们迫切需要全方位支持。
作为国礼之用的雕漆传承人,北京工艺美术大师、北京华方雕漆艺术设计有限公司总工艺师严悦表示,漆是最好的天然涂料。一个好的雕漆传承人,不仅要掌握雕漆的传统手艺,还必须要学习理解漆与不同材质拼搭的美学语言。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吴海燕分享了图形设计和传统壁画完美交融的真实案例,以法海寺壁画图形创新转化成时尚设计元素的案例,展示了如何用设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
四川师范大学张晓黎教授从蜀锦的文创案例出发,分析认为非遗的传承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有效支撑,同时,传统非遗介入当代生活需要依靠成熟的市场运作体系,需要合适的艺术家、设计师、手艺人来共同参与合作。
与会专家还就如何帮助传统工艺等非遗走进当代社会、更好融入日常生活,让“久居深闺”的非遗实现“自我造血”,在不破坏非遗生态的前提下实现非遗的创新发展等话题进行研讨,对非遗保护等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贵州省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主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族马尾绣传承人宋水仙认为,非遗传承中存在的最大难题,其实是“人”的难题。传承人是非遗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是非遗活态传承的关键。如何切实有效保护好传承人,是未来做好非遗保护工作的关键一环。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易水砚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马强也认为,非遗的传承困境主要在于年轻人对传统工艺缺乏兴趣,需要将传统的东西进行提炼转化,再融入到设计中,这样才能让更多年轻人接受。
中外珐琅美术馆馆长朱景优提出了解决方案,他认为非遗最好的传承就是加强其实用性与实穿性,如果它能具备当代的审美、被大众接受,那它在传播和传承工作中就更容易推广。(完)